(2019年1月7日)
吴云飞
同志们:
刚才,吴曙同志回顾总结了2018年县委常委会主要工作,系统部署了2019年工作,就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县上下务必深刻领会,坚决贯彻,狠抓落实。下面,我就全县经济工作和当前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201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判断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质量高
1.经济指标增速高
2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0项指标增速排位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项指标增速取得近10年来最好成绩。特别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增速均列全市第3,为今后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增速在全市前移2位排第3(婺女洲、梦里老家、体育中心、七里亭文化公园、正博鞋服产业园、茶产业园等六大投资过10亿元、占地过300亩的项目完成投资占了固定资产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实际利用外资5480万美元,增长16.7%,前移2位排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25亿元,增长12.7%,前移3位排第3;外贸出口1.85亿美元,前移3位排第3。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下,旅游业接待人次2370万人次,在全国17个旅游强县中排名第1,综合收入220亿元,在全国17个旅游强县中排名第2,两项指标连续12年排名全省第1;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1.3亿元,增长34.2%,前移5位排第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前移1位。最终反映在 GDP上,预计完成109.5亿元,增长8.8%,前移3位排第8;反映在人均收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5元,增长9.8%,前移3位排第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5元,增长10.5%,前移2位排第5(剔除全市4个贫困县脱贫因素增速靠前外,在非贫困县中增速全市第1)。
2.获得荣誉层级高
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第2家,全国仅29家),省生态环保厅和文化旅游厅在婺源召开全省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荣获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城市、全国茶叶百强县等;连续五年获评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县。
3.决策落地程度高。(1)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①精准脱贫攻坚战,婺源是真扶贫。财政投入1亿元,狠抓脱贫攻坚政策落地,发放扶贫贷款3.3亿元,支持产业扶贫,做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退出10个,脱贫194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65%,下降至1.89%。
②污染防治攻坚战,婺源是真环保。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6大类27个问题的整改,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成立了“环保警察”,创新开展了“环保360”行动,实现环保监管执法全天候全覆盖。全面推进“养山、理水、治垃圾”:一是养山。全面落实“林长制”,推行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在全省率先实施“森林四化”工程,得到省林业部门充分肯定。二是理水。编制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山塘水库实行人放天养,严格落实《畜禽养殖三区规划》,拆除关闭蓄禽养殖场327家,严格控制沿河沿溪项目开发, 拆除关停污染企业14家,全面推进9个建制镇和12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被省环保厅作为样板,在全省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予以推广。三是治垃圾。全面拆除垃圾焚烧炉,启动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推行城乡垃圾第三方处理,城乡垃圾日产日清。全县空气质量总体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出境水质达标率100%,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③风险防范攻坚战,婺源是真稳健。一是财力有保障。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5.6亿元 ,全省排位前移2位。分析结构,乡镇作了大贡献,首次突破10亿元,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两大税种占比57.8%,比上年提升10.4个百分点。说明我们的财政总量在做大,增速在提升,结构在优化,是可持续的。二是政府债务可控。这两年我们虽然投资了体育中心、一江两岸、七里亭文化公园、二小、文公中学等一批民生大项目,但债务余额始终低于省财政厅核定的债务限额,为全市最低。而且可以负责任地向同志们报告,偿还政府债务我们有资产、有资源,土地储备中心收储的土地就有1万余亩,其中除了项目用地之外,还有城北新区等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约2000亩,全年新增造地8093亩,灾毁造地立项2000余亩。三是金融运行稳健。全县存贷比61.7%,虽然比上年提升了2.4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总体上,没有系统性金融风险。
(2)全面落实县委政府发展思路,五大战略初显成效。①全域旅游有了新提升。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旅游名村·篁岭村长峰会、瑶湾稻香音乐会、红枫旅游节,新增4A级景区1个、5A级乡村旅游点1个,荣获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全省品牌创建优秀单位。
②茶业振兴有了新突破。新增有机茶园面积6000亩。婺源绿茶现代农业示范园荣获“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婺源列全国茶叶百强县第21位,婺源绿茶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③工业富县有了新支撑。园区面积拓展至6平方公里。签约落户了投资20亿元的正博绿色智能鞋业产业园项目,伊西电气、华信电子等一批亿元项目达产上规,工业项目供地630亩,云东精密数控机床、广硕电子科技等一批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59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
④徽文化弘扬有了新亮点。成功举办了纪念朱子诞辰888周年活动、朱子文化学术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建成开放了全球首家朱子学数据库、朱子文化体验馆、文公庙等一批朱子文化体验交流平台;编辑完成了《朱熹书法全集》《朱子文化研究》《婺源乡土风物》等一套丛书;打造了一部原创徽剧大戏《朱子还乡》,掀起了全民关注、学习、弘扬朱子文化的热潮。婺源“徽州三雕”文化旅游创意园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项目手册》,获评“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婺源工艺雕刻之乡”,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至8家,总数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⑤城乡提升有了新变化。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一环七区”板块日趋成型。基本完成了“二十四条”城区道路建设。七里亭文化公园全面完工,一江两岸公园完成了河道清淤和河岸修复,开工建设了天佑大桥,完成了鑫邦等景观节点打造,谋划多年的天佑森林公园、东溪公园顺利动工,田岭公园、滨江公园、虹井公园改造提升快速推进。建成了“十大城市艺术文博馆群”,成为婺源文化新地标。市政道路、环卫设施、污水管网、旅游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全面提升,里弄小巷全面修葺。全面打响乡村振兴“十场硬仗”,按要求完成宅改、殡改,全面完成非徽派建筑改造,投入2.2亿元打造了487个秀美乡村建设村点、26个高品质示范点,提前一年实现全县所有自然村“扫一遍”。
(3)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五型政府”建设扎实推进。规范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成新行政服务中心,社保、医保、税务、不动产登记等全面进驻,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取消证明事项清单共57项,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时间压缩一半。落实“多证合一”和“两证整合”,新增注册企业972户、个体工商户2283户,分别增长18.7%和16.3%。稳步推进了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清产核资,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项目推进力度大
1.加大了发展投入。全年争取上级各项扶持资金18.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7.8亿元。实际利用2000万以上省外资金42.3亿元,利用外资5480万美元。一般预算支出首次突破30亿元,其中民生支出22.3亿元,增长17%。投入政府投资项目资金17.8亿元,增长18%。
2.加快了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建设55个,完成投资45.4亿元。全年完成房屋征收5226户、72.63万平方米。收储土地1356.61亩,报批土地1232.6亩、林地2395亩,调规土地3000亩。
(三)民生事业成效实
1.交通建设驶入快车道。总投资16.6亿元、总里程234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县道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投入3.23亿元,硬化村组公路95.5公里,改造危桥45座,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50公里,灾毁重建工程95公里,25户以上自然村通畅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养护率100%,镇村公交实现全覆盖,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省际交叉核查。
2.教育设施实现新提升。城区教育条件全面提升,紫阳二小建成交付使用,朱子幼儿园基本建成,文公中学新建项目全面启动。乡村学校全面改善,整体改造提升农村中小学36所,新建教师宿舍210套,运动场8.19万平米,新(改)建教学楼3.94万平方米,农村学生有热水喝、有热水洗澡,用上了卫生食堂;开工建设了7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2019年全面建成,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
3.棚户区改造取得新突破。成功推进了有史以来涉及单家独院最多、征迁面积最大、征迁难度最高的老城朱子小区棚改征迁,征迁房屋2608户。漫山棚改和城南棚改回迁房全面开工建设。
4.卫生事业迎来新进展。县医院内科住院大楼和清华、段莘、珍珠山三所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标准化村卫生计生室实现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
一年来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婺源欠发达的基本县情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小,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偏少;生态工业的首位产业、主导产业仍未明晰;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仍有一些短板;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对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2019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市委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刘奇书记视察婺源时的指示要求,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文化兴县、工业富县之路,狠抓产业升级、深化改革开放、保护生态文化、突出改善民生、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五城同创”,巩固乡村振兴“十场硬仗”成果,持续擦亮“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根据县委安排,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8.8%;财政总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及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
围绕上述目标,按照县委关于做好“一城、两路、三园、四游、五镇”五篇文章,突出“生态、文化、乡村、改革、民生、党建”六个重点的决策部署,政府系统必须进一步提升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扬优势、补短板,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做好经济工作,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一)全力以赴推项目、扩投资、稳增长
项目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从某种意义上说,抓经济工作就是抓项目。为此,要千方百计争项目、引项目、建项目,根据县委确定的计划盘子,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4个,总投资222.3亿元,年内计划投资76.05亿元。
1.前期抓谋划。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把握对接七大领域投资方向,切实找准与我县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精心谋划论证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广、综合效益好、关系长远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特别是在项目前期工作上,要舍得投入,确保论证充分,推介成功。
2.向上抓争取。各部门特别是发改部门要找准国家、省、市政策和我县发展实际的对接点,加强与省、市部门的联系,全面、准确、及时掌握项目报批方面的有关信息和意向,千方百计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对于已经有一定工作基础的项目,各责任单位要抓紧跑、主动跑,该分管领导衔接的尽快衔接,该主要领导出面的我们将全力以赴争取。
3.向外抓招商。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工作来抓,对有合作意向的大项目、好项目,拿出“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跑碎脚皮”的超常规拼劲,争取外商来我县投资兴业,尤其是对签约的项目,要盯住不放,跟踪落实,确保项目落地建设。力争实际利用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60亿元,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外贸出口2亿美元。
4.集成抓推进。项目一旦决策,就一抓到底,重大项目实行系统集成联动作战,形成项目滚动推进、梯次建设格局,真正把项目落下去,把投资抓上来。
(二)扬优成势创特色、立标杆、树品牌
乡村旅游是婺源最大的品牌,自然生态是婺源最靓的底色,美丽乡村是婺源最大的优势,绿茶是婺源的传统产业,徽文化是婺源的特色底蕴,都是婺源的“金字招牌”,只能擦亮,不能搞砸。
1.发展全域旅游。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年内新增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4A级乡村旅游点3个。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2亿元。(1)加快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业态。加快婺女洲徽艺文旅特色小镇、翼天文化演艺小镇、水墨上河特色小镇等在建项目建设;致力于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挖掘旅游发展新动能,突出抓好蓝城集团、湘江集团两个投资过百亿特色小镇项目落地;抓紧对接绿滋肴集团旅游购物综合体项目、济民可信集团新安医学博物馆项目等一批在谈项目;精心策划建设朱子文化小镇,开发“朱子研学之路”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支持江湾建设全国特色小镇、珍珠山建设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推行公司化经营,统一服务标准。做大国有控股婺源旅游集团,推动旅游资源整合、产业化发展和标准化建设;做优篁岭等景区建设,支持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市;做活民宿和农家乐协会,扶持引导村集体和村民组建合作型企业,规范推动乡村旅游全域发展、全民参与。(3)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品质,加快乡村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巩固“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成果,争取全县18个乡(镇、街道、园区)3A级旅游公厕全覆盖。加速“智慧旅游”建设,逐步实现“一部手机游婺源”“一部手机管旅游”。加快建设高铁片区旅游服务中心,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游客转运无缝对接。
2.保护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四化造林”和“彩色森林”生态景观改造工程,封、改、造林20万亩。继续强化水库承包养殖整治,建立健全乡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强化城乡生活垃圾市场化处理绩效考核,全面完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提升垃圾处理水平。探索建立秸秆焚烧、油烟排放、工地扬尘治理新机制。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贡献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的婺源方案。
3.建设最美乡村。(1)坚持精准规划,严格执行自然村规划。(2)坚持精致建设,在全县两年扫一遍的基础,实施两年大提升工程,年内打造20个高品质示范村、40个景观特色村。(3)坚持精细管理,持续推进宅改、殡改、徽改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4)坚持精美呈现,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实施“彩色村庄”“彩色田园”工程,引导群众集中连片种植油菜12万亩,规模化种植红花5000亩,皇菊3000亩,积极推进花开百村工程,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种植桃树、梨树、李树,打造四季不落花的乡村田园。
4.振兴婺源绿茶。加快实施有机茶产业化升级、茶叶品牌提升、茶文旅产业融合、产业服务提升、茶叶质量安全“五大工程”,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实施茶树良种选育工程,通过8-10年努力,久久为功,争取培育出1-2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为婺源绿茶可持续发展奠定品种基础。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坚决守住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遏制耕地抛荒,抓好土地开发整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住中国农科院支持婺源建设乡村振兴整建制推进科技示范县的契机,重点培育油菜、皇菊、油茶等有机食品产业,引导支持婺源皇菊(代用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证明商标,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0个以上。
5.弘扬徽文化。(1)注重文化传承。全域发掘、保护以徽文化为核心的传统,重点村落、民居、街巷都要呈现传统风貌,有文化积淀、有历史故事、有情怀、有回忆。特别要加强弘扬朱子文化。硬件方面,重点在 “一院、一庙、一街、一泉、一园、一塘、一山”。即打造好紫阳书院、文公庙、朱子步行街、廉泉、熹园、半亩方塘、文公山。软件方面,重点在“一书、一课、一礼、一剧”。编印朱子文化简明读本,最好每个景区景点、每个宾馆酒店都要免费提供给游客;设立朱子文化普及课,机关单位、中小学校、企业、村居都定期组织培训;恢复文公庙释菜礼,固定规程,每年举办朱子祭祀活动;巡演《朱子回乡》徽剧大戏,使其走出婺源,走向全省全国。(2)发展文化产业。借助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平台,扶持发展“三雕”、歙砚、纸伞等文化旅游商品产业,争取把产值做到10亿元。(3)强化文化服务。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县城“十大城市艺术文博馆群”打造成婺源文化名片,推动乡镇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三)精准发力补短板、攻弱项、保基本
相对于最美乡村的美誉,县城还是我们的短板;相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工业还是我们的弱项;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是关键一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保障是基本、是底线。为此,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补短板、攻弱项、保基本、守底线。
1.强化城市建管。按照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打造江西省最美县城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1)严格规划管控。坚持将徽派进行到底,严格落实“多规合一”和城市立面设计,塑造城市特色。(2)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外环线三期建设,逐条打通城区断头路,全面完成高速西至金庸大道、高速北至朱子大道沿线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做到路网通畅,街景美观。每年至少建成一个公园,在2018年建成七里亭文化公园的基础上,2019年要建成天佑森林公园、东溪公园,2020年要建成一江两岸公园,实现城区每隔15分钟就有一个大公园。继续加快文体设施建设,在2018年建成图书馆、非遗馆、文化馆的基础上,2019年建成体育中心、门球中心,改造好老干部活动中心场馆,档案馆、沉香馆、古琴馆等完成布展并向市民开放,实现城区每隔15分钟有一个文化体育场馆。同时,要继续加大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力度,推进市政道路、环卫设施、污水管网、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道路实行“白改黑”,里弄小巷全面修葺,塑造重要区域、街道及节点景观。(3)强化城市管理。积极探索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城管、交警、巡特警执法力量,实行联合巡逻综合执法。着力破解停车难问题,合理规划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位,建设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库,新建商业街项目必须规划相应的车库、车位,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着力破解交通拥堵问题,优化城区交通路网,加密公交车班次,推行智慧交警、智慧城管,利用大数据指挥疏导交通。
2.做大生态工业。(1)优化园区平台。继续推进园区改革创新,进一步理顺园区社会事业管理机制、财税分配机制和干部激励机制,激发园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新九通一平”建设,打造集政务服务、公共信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融资服务、物流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园区智慧化建设,努力让企业不出园区就能享受到各项服务。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强化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和排放的综合考评,实施差别化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2)培育主导产业。抓住全省实施工业企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的契机,大力推进“主攻工业,决战园区”和工业“2050”战略,引进一个投资过20亿元的项目;培育1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力争全县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60亿元。
3.深化全面改革。(1)推进机构改革。按照省市要求和县委统一部署,加快机构改革步伐,动态调整优化“三单一网”,确保政府职能承接有序,政务服务无缝对接。(2)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三集中、三到位”,政务服务事项“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办理率要达到70%、网上可办率不低于70%、“一窗式”受理率达70%以上。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3)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好税收制度改革各项工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深化供销社、农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业农村生机活力。
4.保障民生水平。(1)脱贫攻坚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突出产业扶贫,确保年内9个贫困村退出,2650人脱贫。扎实推进城镇扶贫,做到双管齐下、统筹兼顾。(2)学有所教方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县朱子幼儿园春季开学投入使用,文公中学和7所乡镇幼儿园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农村中小学设施改造提升实现全覆盖,推动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3)病有所医方面,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450元提高到490元,促进全民参保。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联体”建设,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4)老有所养方面,加快建立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发展民间医疗养老机构;加快县社会福利中心(二期)、清华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三、关于岁末年初工作
元旦已过、春节将至。我们必须着眼全年、狠抓当前,确保2018年收好官、2019年开好局。
(一)对接考核检查。首要的是紧扣“冲前六名,拿三等奖”目标,对接好数据报送、材料报送等工作,加强沟通,对标补课。其次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净化行动以及“五城同创”迎省检等工作。
(二)调度经济运行。迅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一季度工作,加强工业生产调度、企业帮扶、财税征管,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实现“开门红”。要尽快建立乡友、校友、战友数据库,充分利用春节时机,联络感情,宣传推介,争取支持。
(三)关心群众冷暖。切实落实好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扎实推进治欠保支工作,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犯罪行为。认真组织走访慰问、专项救助、送温暖等活动,确保全县群众都能“温暖过节”。
(四)确保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非煤矿山、烟花爆竹、交通、消防、校车、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管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狠抓廉政建设。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十个严禁”“两个一律”规定,确保过一个风清气正、廉洁祥和的春节。
同志们,新经济需要新理念,新常态需要新作为,新任务需要新担当。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为“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