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江西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江西省“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学前提升计划》),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出台《学前提升计划》的背景是什么?
一是我省学前教育发展提升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的“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将发展学前教育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要民生工程,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大投入,加强保障,出台政策,完善机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正逐步缓解。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15832所,在园幼儿数161.83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0.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3.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4%。
二是我省学前教育发展提升面临的问题仍然存在。总体上看,我省学前教育基本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满足了人民群众“有园上”的教育需求。然而,与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解决“好不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园”需求比,仍是整个教育体系最薄弱的环节,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如经费投入不足、成本分担机制待健全、支持保障赋能有限、保教质量待提高、结构性短缺矛盾依然存在等问题。
三是学前教育发展提升符合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时代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环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要求,认真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易炼红书记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关于“补齐学前教育短板”的要求,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幼有优育”需求为根本目的,进一步推进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二、《学前提升计划》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进一步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以上;全省县域普及普惠督导评估通过比例达到55%以上;全省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达标率达到70%以上。
工作任务:一是扩充普惠资源。根据适龄幼儿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科学规划、动态调整幼儿园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多渠道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二是强化支持保障。落实县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和支持水平,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健全普惠性幼儿园支持保障。三是提升保教质量。深入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动各地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建立幼小科学衔接长效机制,推进教研改革,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三、《学前提升计划》在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结合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城市化进程需要,统筹“城镇与乡村、当前与长远”,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二是巩固治理成果。部署全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和无证幼儿园治理“回头看”。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形成小区配套幼儿园公益普惠、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和办园行为排查,持续巩固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成果,坚决防止无证幼儿园问题出现反弹。三是启动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全省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开展标准化幼儿园评估认定,以标准化作为推动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的重要抓手,规范幼儿园建设管理,到2025年全省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达标率达到70%以上。
四、围绕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提升计划》提出了哪些具体举措?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和支持水平。各级政府要持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规范使用管理,强化绩效评价,提高使用效益。二是健全成本分担。科学分担学前教育成本,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成本、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合理确定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条件及扶持办法。制订完善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的具体办法,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三是强化资助工作。足额落实学前教育资助资金,充分运用学前教育资助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受助幼儿信息数据质量,确保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得到资助。
五、在提高保教质量方面,《学前提升计划》有哪些工作举措?
一是推进质量提升。连续实施“安吉游戏”推广计划和幼儿园跟岗帮扶计划,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实施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计划,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全面构建科学衔接机制。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二是强化教研指导。坚持教研为幼儿园科学保教服务,健全省、市、县、园四级教研工作体系,完善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强化园本教研、分层教研、联合教研、区域教研,实现各类幼儿园教研指导全覆盖。充分发挥优质园的辐射作用,加强对各类薄弱园的帮扶指导。三是开展质量评价。出台全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评估范围,建立科学导向,强化过程评估,加强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六、针对幼儿园教师配备和待遇保障瓶颈问题,《学前提升计划》提出了哪些具体举措?
在编制管理上,及时补充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管理方式,逐步提高公办园在编教师比例。严禁挤占、挪用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严禁“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代课教师。编制不足地区积极探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在待遇保障上,落实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统筹工资收入政策、经费支出渠道,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工同酬。参照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民办幼儿园相应工资收入。依法依规足额足项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切实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在职称评聘上,落实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在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同等权利,完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幼儿园教师参评全省特级教师、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实行单列。
七、在规范监管方面,《学前提升计划》提出了哪些具体举措?
一是强化安全保障。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落实幼儿园安全保卫、卫生保健、饮食安全、设施设备、接送交接、活动组织等各环节的部门联防联控有效机制。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日常监管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和集中整治,落实监督检查常态化措施。二是规范办园行为。加强责任督学对责任区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经常性督导,对各类违规办园行为督促落实整改。开展幼儿园名称规范清理行动,对片面强调课程特色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名称的幼儿园进行清理整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定基本标准,加强幼儿园办园资格审核。三是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强化对幼儿园办园条件、师资配备、保育教育、收费行为、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动态监管。加强幼儿园收费的动态监管,严禁各类违规收费行为。严禁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举办者通过任何方式取得办学收益、分配或转移办学结余。
八、《学前提升计划》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一是立足全局,细化具体举措。《学前提升计划》充分体现了全局意识,聚焦当前短板,统筹扩面提质共进,强化支持保障,细化具体举措。如部署全省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和无证园治理“回头看”、出台全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实施办法、逐步提高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和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助标准、统筹教师编制管理等。二是谋求创新,主动示范争先。《学前提升计划》充分体现“作示范、勇争先”的创新意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坚决克服守成心态,打开新视野,切实用新举措、新机制谋发展开新局。如启动实施全省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开展幼儿园与小学学籍接续工作、实施“安吉游戏”推广计划和幼儿园跟岗帮扶计划等。三是倾听民声,推动为民解忧。《学前提升计划》充分体现为民办实事,聚焦社会“急难愁盼”的焦点问题,提出具体举措。如抓好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适当延长在园时长或提供托管服务;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及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增设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等。